物流有限公司
15248929755
物流有限公司
店铺信息
店铺名称
 :
物流有限公司
店铺地址
 :
广州白云
标签
 :
联系电话
业务电话
 :
15248929755查看
重视和发挥现代物流在建设沿海经济强省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11-13
价格:面议

一、加快物流业发展对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意义 (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振兴第三产业的必然选择。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定律,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演进升级的过程。现代物流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复合型产业,是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力高度化的特征,能够促进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的转型,整合传统经营业务,延伸服务范围。按照现代物流观念,现有的物流资源已相当丰富,关键在于统一思想,妥善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协作整合,系统化地将各企业组合起来。通过整合物流资源,发挥物流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有效途径。

现代物流是流通方式的一场革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资金的流动是以获取利润为前提条件, “唯利是图”是其根本的特征。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反应能力,强化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物流的专业化和市场化,促进了物流功能的重新整合,更加突出了物流费用的成本核算和商品的空间位移效率;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运用,强化了物流服务的效率性,使企业实现零库存;企业投入的流动资金快速周转,降低了资金长期被占用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通过用市场机制,整合各物流功能和物流企业,形成覆盖全省、连接世界的物流网络,减少了交易费用,由此提高了整个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继 “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不仅将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而且对河北周边地区经济将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京津冀地区之间各自为政,造成了物流成本的提高和诸多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极大地制约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随着首钢搬迁以及一批国家、地区重点项目立项开工,特别是国家发展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发展带的重要战略举措,将为京津冀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大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将成为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桥梁、纽带和重要支点。

(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发展沿海经济、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的迫切需要。

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河北省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只有产业的集聚,才会带来基础设施、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聚集效应。借助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和黄骅港以及临港工业的巨大带动作用,河北的腹地经济必将有一个大发展。环渤海地区增长极对周边地区产生着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强大辐射作用,有着强大的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物流的发展尤其使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因沿海地区物流设施齐全,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向沿海集中,充分利用河北省沿海有利条件,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同时,物流业的发展,也会使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加大,使商品、技术、信息流动到腹地,有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河北省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北省以资源型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是一种规模经济,也是需要更高水平的服务业支撑的经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河北省具备了较完备的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硬件基础和较大的物流流量,现有的秦皇岛、京唐和黄骅三大港口都是以运输、能源、原材料为主的能源港,许多铁路和公路也都是为资源型产品运输而建设的专线。现代物流业是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能够和必须做大的三大产业之一。

目前,河北省物流业总量不低,但增速较慢,物流体系不够健全,河北省内企业“大而全”和“小而全”现象比较严重,自求配套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相矛盾,使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不强;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企业物流以自营为主,同时,现有的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与第三方物流发展相矛盾,以及物流市场发育不完善,物流业人才匮乏,储备不足,都直接制约和影响其行业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树立现代物流观念,增强物流产业意识。

树立现代物流经营理念,明确物流业的重要地位,增强现代物流产业意识。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流通日益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已不再是生产、流通的派生部门和辅助手段,而是相对独立分离出来的,是大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部门。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应加大宣传优势,引导现有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发挥现有优势,指导企业积极重组,整合社会存量资源,改变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社会物流体系。

(二)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加强对物流行业的调控和管理。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型复合产业,涉及到多行业、多领域、多部门,政府应建立物流业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规范市场准入,改进市场监管,加强行业统一指挥与协调管理。借鉴国家和其他省市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做法,由主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由涉及现代物流业的各个行政部门领导为成员参加,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拟订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引导物流企业增强竞争意识,引入激励机制,按市场机制指导现代物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物流企业规范化运作。

(三)加大政策扶持,整合物流资源。

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规则的物流服务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加快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根据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构想,对全省需要建设的物流园区,在规划上要做到科学统筹、合理布局;避免一哄而上,造成资源浪费。按照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标准,鼓励企业投资物流领域,通过市场运作,实现资本优化配置和制度创新,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运输、仓储、贸易等国有物流企业的改制重组,努力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国有控股物流集团,大力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积极吸引国际集装箱承运人、国际快递企业、跨国公司等在我省建立区域分拨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传统储运业改造,配合港口建设,在沧州、唐山等地建设内陆转运站和集疏运通道。开辟国际物流、区域物流通道,整合配送网络,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体系,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突破,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加快对传统物流业的改造,推动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化进程,提高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

(四)加强京津冀区域物流合作,提高物流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按照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通过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高层会晤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和信息交流;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物流一体化进程。打破区域之间的封锁和垄断,加强整体规划,统筹考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网点、物流规划、物流技术、物流经营管理等;鼓励物流企业之间加强联合,支持工业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运输、仓储、货运代理、联运集装箱运输等企业结成合作联盟。加快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尽快形成联系区域内主要城市间的快速交通大通道主骨架,把京津冀的航空港、海港、信息港三者与区域及城际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有机连接起来,通过高速铁路建设和现有线路的提速,形成客货分离、高效便捷的现代化铁路网;建成由高速公路和国道干线组成的发达公路网络; 沿海港口加强协作,合理分工,形成港口体系。从而为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迅速、便利、安全、经济的交通网络和运输体系。

(五)搭建信息平台,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建设现代物流运行平台。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对信息技术依赖性相对较强的行业,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将会快速发展,必将需要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为其服务。要继续加大投入,在现有基础上以扩大信息容量、提高传输速度为重点,进一步搞好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积极实施企业上网工程,迅速搭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工业企业要搞好软件的引进开发,围绕采购、生产和营销各环节,建立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流通企业要以满足居民网上购物为重点,大力推行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并加强与金融部门联合,实现网上订货、网上营销、网上结算。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交通信息管理网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实施对车辆的科学管理和调度,优化运输路线,减少空载和物资迂回,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的配载效率。通过上述措施,逐步构筑起覆盖宽泛和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将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联系起来,实现对物流各环节的时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六)培养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重视现代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人才上的差距。政府要重视现代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应鼓励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研究现代物流,探索发展现代物流的有效途径。同时有目的培养和引进人才。要加大力度引进熟悉现代物流制度方法的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采取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着力培养物流实用型人才。要鼓励高校按照市场需求开设现代物流专业和课程,另一方面要引导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资质证书教育,特别是逐步实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